山東手機報訂閱方式:
移動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8000
聯通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58000678
電信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97009
大眾網
|
海報新聞
大眾網官方微信
大眾網官方微博
時政公眾號爆三樣
大眾海藍
大眾網論壇
山東手機報
山東手機報訂閱方式:
移動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8000
聯通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58000678
電信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97009
2022
大眾報業·大眾網
卜建華
手機查看
一、青年亞文化與社會主流文化之間的沖突
青年亞文化的興起使正處于社會轉型期的中國社會價值觀念出現了激烈的沖突,這反映出了當今中國青年價值觀念已經在全球化背景下和全新的語言環境中發生了巨大變化,也反映出中國社會文化矛盾的嚴重性和價值觀危機的嚴重性。
一是青年亞文化成為造成個人主義價值觀和集體主義價值觀之間矛盾的主要原因
就個體來說,所有的活動無非是自身追尋、變革、獲取價值與意義的活動?墒窃诰唧w的落實進程中,是無法脫離他人多形成的集體的約束的。至此,個人與集體主義,在價值觀方面的不一致便凸顯了出來。就青年亞文化而言,其首要特性便是尊崇個人主義價值觀,試圖突破他人的管束,渴求真正的自由,希望聽從自己內心的聲音。青春期是人一生中奇妙的一個時期,當中暗含著嚴重的反社會隱患。青年人擁有獨特的好奇心與創造力,個人表現太過主觀,不愿順應他人安排。如此一來,注重自我的青年人行為言論同常規化的禮儀常規相背離,無法形成共鳴。而集體主義倡導的“責任”,而個人主義卻在于追求個人權利,所以集體主義重在順應多數,而個人主義注重個性主張;前者尋求無私付出,后者追尋的是個人權益。不管身處的家境狀況如何,也不論其深受存在主義亦或是虛無主義的作用,尊崇個人主義的當事者們均會借助于“個性”的旗號來同主流予以抗爭,在實際或理想的抗爭當中來增強其反社會的意志。
二是青年亞文化是引發個人價值傾向多變性同社會需求一致性的無法融合問題的根源所在
對于種族各異的人群,以及生活背景各異的民眾,其在價值傾向上的側重同樣千差萬別。通常而言,社會對于個體價值的取向問題應以社會整體與長久權益為出發點,換言之便是社會需要的統一性?蓪τ谇嗄陙單幕,其對于個人價值的取向選取更為多元,這類的多元時常都是主觀作用的產物,多半是毫無理論依據可言的。如此一來,個人價值選取的多樣化同社會訴求的一致性間的問題由此形成。在社會變革的大背景之下,思想文化層面的改變同樣讓人震驚,常規化的文化概念、理論與類型遭受到了現實極度嚴重的抨擊。特別是在反本質主義為代表的后現代主義思維的作用之下,在當下環境的作用之下,當事者在變革革新與主體意識持續拓展的前提下,在價值選取方面卻被置于一類手足無措的境遇之中。當下的青年已經不再認為“要像保爾那樣活著”,而是覺得任何不損害社會與別人權益的舉動都應被允許被認可。在此類“多元化”的旗號之下,并被冠上“個性”的帽子,其自身的價值選取盡管層出不窮但水平低下,只是站在自身利益的層面上,為了自我的生活而努力,卻無視自我價值的實現;此外,當事者性觀念的普及與消費類型的轉變,加上眾多的“快餐文化”“拼貼文化”的作用,造成其對于權威機構的認同迅速降低等多種問題。
三是青年亞文化造成了肉體價值和精神價值二者之間的對抗
任何組織或者個人,都會去追尋其本身的價值目標,而目標為價值尋求指引了方向。而關乎價值的關鍵所在無非是理想與信念。而目標的明確同樣要依托個體對于自身的了解,“斯芬克斯之謎”借助神話的辦法首次對人類自我認知的問題予以明確,而這類的認知能將此岸肉體價值與精神價值造就成合乎相關思路的總體畫面,并在此類畫面中,準確找出其始發地與終點站,力求將人的種種能力順著同一指向予以融合,進而造就其自身欲求的集合點并夯實所有價值的根基。其在諸多層面上引發了此岸肉體與精神價值間互為對立的問題。
1980年以前的青年,在政治、經濟、文化等多個層面的作用之下,其在政治、學術與國家權威上始終持尊崇、接納、堅信、折服的姿態。而青年亞文化中存在的以自我為核心的思想在諸多方面瓦解了其自身的存在感與意義,致使其對自身認知嚴重不足,無法很好地占到自身的位置,就無法在社會競爭之中突出自身優勢,更無法站穩腳跟。如此一來,特性突出的彼岸精神價值便遭遇瓶頸,處在困境之中!皼]意思”、“懶得去做”早已成了很多少年尋常生活的口頭禪,這無疑預示著其身處生活的迷霧之中,找不到前行的航標,同樣也預示著其身處自我認同的困境之中。這種困境會造成其淪為精神乞丐,毫無精神支撐可言。熱血沸騰、意氣風發的言論基本上出自其父輩之口,而在其身上基本上看不到男兒志在四方的昂揚斗志與愛國情懷,保家為國的雄心壯志離他們早已漸行漸遠。其所表現出來的時常讓人大跌眼鏡,不少青年朝三暮四,身無長物,而偏偏對網絡、毒品及諸多不良身體感受依賴非常,更有甚至出現了諸多不自愛不自憐的舉動,這類的舉動無疑都是精神乞丐的體現。
就青年亞文化而言,其同主流文化在價值方面的問題,表明其對于時下的社會而言是一類難以愈合的病癥,對于立足于想象環節上處理時下社會問題有著相當的認知意義。其自身的各類舉動,值得強調的是其特有的“邊緣主義”觀念,在很大層面上則預示著其今后極易壯大的發展前途,即便部分對于時下的社會來講并非是積極的,從立足于歷史發展的立場而言則是充滿正能量的,更有甚者,在很大限度上可當作社會日漸壯大必不可少的一大加速劑。唯有對此類加速劑予以恰如其分地應用,如此一來,其所涵蓋的價值理念與生活形式才能完全褪去之前的色澤,換上“新裝”,從而成為主流文化當中舉足輕重的一環。此外,更值得強調的是,青年的反叛性,會特別快速地演變成為一類波動性極強的潛流,倘若不對其予以管控,極易走下坡路,進而會對社會智慧進行腐蝕。立足于該立場而言,務必要從正反兩大層面入手,并對其展開完整地評估,并予以合理的引領指導。
四是青年亞文化與社會主流文化的融合
社會生活中青年亞文化的盛行,反映出了互聯網新媒體時代價值多元化的背景下,當代青年群體的價值隨之產生的多元傾向、個性化傾向。當然,多元化的文化經濟會推進社會的前進和發展,同時注入生機和活力,但是這種青年亞文化的價值傾向應與主流價值觀的傾向基本一致,如果新時代的青年亞文化的價值觀與社會主流價值觀相距甚遠、甚至分歧甚多,說明青年亞文化的傾向有所偏離。當然社會主流價值觀也應當有包羅萬象的屬性,這樣有利于吸納新時代青年亞文化中所蘊涵的多元文化,豐富社會主流價值觀的同時,又與主流價值觀融合統一,形成協調的整體,有利于促進社會的和諧統一。
1.用包容的態度對待青年亞文化。我們可以從西方的理論中探尋出相似的道理,“假如我們想營造一個多元文化社會,就要首先構建起包括各種現存進步和積極的亞文化在內的社會主義文化。這種社會主義性質的文化反抗消極的傳統文化,與反動和倒退的文化勢不兩立”。我們從這個角度對待當代青年亞文化,要持一種充分包容的態度看待青年亞文化所包含的多元價值,并且構建出一種多元的價值體系,當然核心還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這個過程中通過引導、調控、整合等手段將青年亞文化與社會主流價值觀融合統一,充分發揮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引領作用。事物向前運動的過程必然會伴隨著矛盾的產生,新事物的不斷注入就是社會歷史發展重要的一個環節,青年亞文化所帶來的價值觀念沖突,需要我們報以理性的態度對待,在社會不斷進步發展的過程中,不斷地融入人類對于價值的選擇,如果青年不曾經歷價值的沖突和迷惘,也就對于正面的、主流價值觀難以有自己的判斷。青年群體正是因為存在個性化、差異化和多元化的價值觀念,才使得他們在追求正確的價值觀時有了更加直接、更加多元的判斷,青年亞文化不等同于新時代青年的負面文化,相反,它在很多角度提供了更加新穎的角度和動力,為主流核心價值觀增加了更加多元的價值判斷。因此,我們要用理性的眼光對待互聯網新媒體時代的青年亞文化,從青年亞文化的產生背景、發展方向等角度客觀分析和評價。對于亞文化,有必要盡可能地避免戴有色眼鏡進行客觀分析和評價。逐漸增強對他們欣賞、認同和批評的能力,使愛心與理智、正義和利益之間的沖突在心中得到緩解。
青年亞文化是青年群體在社會急劇轉型過程中對主流文化的形成的防御性適應的文化形式,所以青年亞文化與主流文化之間的沖突從根本上來講可能只是聚焦在主流文化倡導方式問題,而不是對主流文化所承載的價值觀上。青年群體認為傳統的命令式的意識形態話語代表的是對個體主體意識的約束和公式化,這是他們所不希望出現的,而當前青年群體追求的是一個多元價值選擇的環境,并自此實現主體意識與主流精神的協調和表達。所以,由此我們可以得出,對于青年亞文化,我們應當采取積極引導的策略,而非邊緣化或者是抵制。我們可以借助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和當今世界多元化文化和大眾文化中可吸收的方面結合的方式,形成主體精神教育的合力,共同創造青年群體參與構建和諧社會之文化心理基礎,使他們的“個性”和主流社會的“共性”達到在審美文化層面上的和諧和統一,以達到青年價值觀和社會主流模式的有機融合。在將青年亞文化歸還社會主流文化的過程中,主流文化也必須與他們平等對話,從而獲得集體認同。
2.構建起一套符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基本國情的綜合價值體系。從人類社會發展的規律來看,社會分化愈明顯,社會整體價值觀的整合就愈顯得重要。即使一個社會中存在著多個價值觀或者價值觀的多個層次,但必定要有一個社會主流意識形態價值觀作為統領。馬斯洛曾倡導教師群體應教育和協助學生在已獲得的價值觀念的基礎之上建立起自己的相對完整的價值體系。只有這樣才能在社會年輕群體中喚醒人類共同的價值感,完成年輕群體的自我實現,使他們成為真正的世界公民。人類進入21世紀,全球化的浪潮已勢不可擋,在此背景下,社會變革也加快了腳步,社會文化在傳播的過程中逐漸融合。當前中國青年正處在這個社會急劇變革,社會文化不斷融合的時代。在文化不斷融合的背景之下,青年亞文化中某些價值觀念也漸漸融入到社會主文化之中。也就是說,主文化正在逐步吸收和整合青年亞文化中的一些價值觀念和行為習慣。所以,我們當前在構建新時代社會主義價值體系的過程中,順應時代潮流才是我們明智的選擇,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整合各個層面而構建起一套符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基本國情的綜合價值體系。
一方面,構建實現個人與集體的和諧統一價值觀。通常時候,我們的教育一直更注重共同的價值觀,共同的行為準則和集體意識,但個人的作用和意義卻相對被忽視了,尤其是個體的創造力和創新精神。與之相反,青年亞文化使個人所具有的創造精神得以彰顯,個人價值得以突出。所以,一方面社會價值體系要求個體價值觀必須實現自我調整,以實現對社會現實的適應,發揮社會文化的主導作用。要將集體與個人、社會和個人價值取向和文化觀念的和諧作為積極的因素去倡導,在尊重集體的同時,我們還必須考慮到個人利益,同時強調并倡導集體利益高于個人利益的價值觀念。另一方面,實現多元與統一的融合。我們通常會認為,對抗和沖突必然存在于當前青年價值選擇的多元化和主流價值統一這二者之間,然而,實際情況卻恰恰相反,兩者是統一的。因為這里的“文化統一”所指的并不是非此即彼的對抗性統一,而是指不同價值觀之間的共性和多元價值觀的完整性。所以,社會所倡導的價值體系必然首要的特點是價值包容性,只要它以集體利益為基礎,以社會的共同理想為目標,將勤奮誠實勞動作為自我實現的手段,以公平競爭作為激勵機制,認為自己的行為準則是遵紀守法,服務社會成員為道德要求,我們可以允許包含多種價值元素。對于青年亞文化的價值體系的維護不能用強制性的措施,應遵循指導性的原則,要以宣揚符合社會要求和時代主旋律的價值觀來持續地吸引和影響年輕人,并將先進的思想和價值觀轉化為青年群體的內部需要。積極引導青年亞文化成為青年個體發展的重要力量,讓他們在多元價值環境下能夠區別正確與錯誤,能夠認識到水平有高低,通過有效手段引導青年群體在參與社會生活的過程中做出正確的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
3.充分發揮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整個社會價值體系中的主導作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內核,直接反映出的是社會價值體系豐富內涵中基本的或者說是核心的價值取向問題,體現了社會價值體系的根本性質和基本特征,是社會主義社會中占據主導地位的價值觀,也是區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其他價值觀(非社會主義)的根本標志。在我國社會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應當是社會價值體系的引導者,同時也是社會民眾普遍接受和認可的價值觀,所以如何發揮好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整個社會價值體系中的主導作用是非常關鍵的問題,因為它不僅引導青年群體在社會參與過程中做出正確的價值選擇,同時也匡扶青年亞文化朝著有利的方向不斷發展,充分發揮青年亞文化對于主流文化的豐富和補充作用。要引導青年亞文化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融合統一,我們首先要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青年亞文化所承載的價值觀念之間的關系搞清楚。青年亞文化所承載的價值觀雖然從表達方式和思維方式上來進行分析和理解的話存在著很大的不同,但究其實質二者確實相同的,也就是說青年亞文化承載的價值觀飲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組成部分,二者之間的關系為包容、互補和相互支撐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青年亞文化承載的價值觀之間存在如下關系:缺少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青年群體就會失去價值追求的基本方向;社會缺乏對青年亞文化的理解和認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也失去了實現的基礎和土壤,甚至有可能變成空城樓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具有鮮明特征和重要特點,它兼顧整體與個體,集體利益與個人利益的內在統一,它在強調社會整體利益的同時,指導社會價值觀的方向,規范社會關系,同時關注個人權利和個人合法利益。同時也特別強調個人熱情和創造力的激發與保持,這一重要特征呼應了青年群體期望被肯定和認可的主流文化的心理訴求,并在其創新發展的過程中使其不可避免地主動接近和認可主流文化。因此,我們要客觀公正地對待青年亞文化的發展,并加速促進實現青年亞文化與主流文化的融合統一。
作者簡介:卜建華:濱州醫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煙臺大學兼職教授,碩士生導師,主要從事青年亞文化與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初審編輯:路時川
責任編輯:劉佳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