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手機報訂閱方式:
移動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8000
聯通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58000678
電信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97009
大眾網
|
海報新聞
大眾網官方微信
大眾網官方微博
時政公眾號爆三樣
大眾海藍
大眾網論壇
山東手機報
山東手機報訂閱方式:
移動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8000
聯通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58000678
電信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97009
2022
大眾網
手機查看
2022年,濟南市地震監測中心致力實現地震災害精準防治,大膽改革創新,不斷實踐探索,構建了“12344”地震災害風險防治體系,即確定1個總體目標,打造2個示范試點,創新3個智能系統,實施4項重點工程,建立4項常態機制。濟南市地震災害風險防治體系更加完善,地震災害風險防治能力大幅提升,進一步筑牢了地震安全防線,助力高水平平安濟南建設。
確定1個總體目標
即“地震預警早發布、地下風險摸清楚、地上工程建結實、群眾百姓搞明白”。
打造2個示范試點
一是全省地震烈度速報與預警示范試點。2020年,搶抓先機成為全省地震烈度速報與預警示范試點,按照“一試點、兩融入、三服務”思路,開展試點建設,主動融入重大戰略規劃,融入智慧泉城平臺,服務市民生活,服務減災決策,服務重點行業,以新科技手段有效減輕地震災害。
二是全省抗震設防要求管理改革創新示范試點。2021年,積極爭取成為全省唯一抗震設防要求改革創新示范試點。全域推進抗震設防要求管理平臺建設應用,深化審批監管聯動,推廣區域地震評價等成果應用,率先將地震安全性評價納入“用地清單制”,把好建設工程抗震設防關。
創新3個智能系統
一是濟南市抗震設防要求審批監管系統。運用信息技術,將濟南轄區地震動參數區劃圖、地震小區劃、區域地震安全性評價等眾多成果數字化,通過AI技術,智能確定設防專業參數,實現智慧審批、動態監管。
二是濟南市地震烈度速報與預警系統。建設地震預警信息發布中心、86處預警臺站,部署地震預警終端130余臺,打造1個預警示范街道、3個示范社區。地震監測預警信息與“智慧泉城”“市應急廣播系統”等平臺無縫對接。今明兩年,力爭實現秒級地震預警和分鐘級地震烈度速報。
三是震后趨勢會商系統。引進應用震情智能會商系統,提高震后趨勢研判實效,快速給出確定的震后趨勢判定意見,為震情研判提供有力支撐,為震后應急響應提供科學依據。
實施4項重點工程
一是活動斷層探測工程。開展新舊動能轉換先行區(原起步區范圍)、萊蕪區、鋼城區、長清區活動斷層探查。利用成果參加規劃項目聯審,為片區規劃和軌道交通、高鐵等項目建設避讓地震斷層提供科學依據。
二是地震災害風險普查工程。組織實施全市第一次地震災害風險普查,開展全市地震災害風險調查和重點隱患排查,完成濟南市和14個區縣(功能區)地震災害致災調查與評估,首次全面摸清全市地震風險底數。
三是應用遙感影像技術的房屋抗震設防能力初判工程;谶b感影像數據,完成全市160多個街鎮、1萬平方公里、19萬個建筑片區的數據解譯,快速掌握全市房屋抗震設防情況和風險底數。
四是房屋設施加固工程。協調有關部門匯總數據,做好房屋設施加固工程數據采集,已采集加固工程信息224項、新建工程信息2460項。協調推進房屋設施加固工程,2018年以來,全市完成棚改工程114058套,橋梁隧道加固工程38個,學校加固工程1個,電信加固工程272個,逐步消除房屋建筑地震安全風險隱患。
建立4項常態機制
一是常態協同機制。審管協同:與市行政審批服務局聯合印發《關于建立建設工程抗震設防要求審批監管聯動機制的意見》,建立“審”“管”聯動機制。防救協同:與市應急局聯合印發《關于建立防震減災救災協調聯動機制的通知》,確!胺馈焙汀熬取钡逆湕l無縫銜接。檢查協同:與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常態化組織實施“工程抗震設防聯合檢查”,確保建設工程抗震設防要求有效落實。與市應急局聯合開展全市年度地震應急工作檢查,發現并督促整改地震應急工作中存在的風險問題。
二是常態共享機制。共享地震信息:與市發展改革委聯合制定印發《濟南市礦井地震信息共享實施辦法》,與市應急局雙向共享震災情信息。共享災情網絡:共享全國自然災害風險隱患上報系統,7000多名災害信息員覆蓋全市每個街鎮村落。
三是常態服務機制。“用地清單制”助力“拿地即開工”,及時為用地單位提供地震安全性評價開展意見。2022年已為44個用地項目、154個地塊、454公頃的土地出具意見。服務規劃建設,依據活動斷層探測、地震小區劃等成果,參加片區、重大項目評審,提供專業地震安全意見。
四是常態普及機制。聯合共創2個全市防震減災教育實踐基地,開展全市防震減災科普競賽。開辟“云課堂”,建成“濟震融媒體”矩陣,14個平臺高頻推送防震減災文章和視頻,加強宣傳引導和群眾應急避險教育,提升公眾應對地震災害的素質能力。
通過確定1個目標,打造2個試點,創新3個系統,實施4項工程,建立4項常態機制,初步形成濟南市地震災害風險防治體系的“四梁八柱”。
將地震安全4道防線提前,促進向災前預防、向減輕災害風險的轉變。
一是地震風險早識別。通過開展地震災害風險普查,推進活動斷層探測,應用遙感影像技術開展房屋抗震設防能力初判,摸清全市地震災害風險情況。
二是地震災害早預防。創新建設“濟南市抗震設防要求審批監管系統”,進一步加強新建工程抗震設防要求監管工作。協調推進房屋設施加固工程,逐步進行地震風險隱患治理。
三是地震發生早預警。初步建成地震預警系統,利用新技術在地震波到達之前向可能遭受地震破壞的區域提前發出地震警報信息,盡可能減少生命財產損失。
四是震后應急早行動。完善數字化監測臺網,加強新方法新技術應用,提升地震速報時效性和精準度。健全和相關部門的聯動機制,為地震災后應急救援爭取寶貴時間、提供精準信息。
在建設全省地震烈度速報與預警示范試點過程中,總結“一試點、兩融入、三服務”經驗,省地震局黨組書記、局長姜金衛實地到濟南市地震預警示范社區進行調研,并肯定“一試點、兩融入、三服務”舉措具有創新性和示范性,希望繼續努力做好地震安全服務這篇大文章。市委常委、副市長孫斌對濟南市地震預警示范試點、抗震設防要求管理改革創新及地震科普創新性做法先后3次作出肯定性批示,鼓勵市地震監測中心繼續聚焦主責主業,不斷提升濟南市地震安全保障能力水平。
作為全省抗震設防要求管理改革創新示范試點重要內容,創新建設的“濟南市抗震設防要求審批監管系統”,并在全市全域推廣使用!吨袊鴳惫芾韴蟆芬浴丁吧倒稀逼脚_聯通了“審”與“管”》對系統進行深度報道。中國地震局副局長陳小軍,山東省地震局局長姜金衛實地調研考察系統建設運行情況,給予高度肯定,中國地震局公共服務司對該做法在全國進行推廣。2022年11月,該系統榮獲省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專項小組辦公室第一批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揭榜掛帥”創新成果。
初審編輯:
責任編輯:張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