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職業技術教育
山東是職業教育大省,現有職業院校520所,在校生253萬人。自2020年1月教育部和山東省共建國家職業教育創新發展高地以來,全省錨定“走在前、開新局”,系統推進職業教育理論創新、制度創新和實踐創新,探索了一系列可復制的經驗和模式,山東省兩次被國務院確定為職教改革成效明顯省份,國務院領導同志給予高度評價。
一、山東職教高地建設的經驗做法
一是堅持系統謀劃,整省推進職教高地建設。職業教育具有鮮明的跨界屬性,涉及經濟、社會、教育、民生等領域,必須注重改革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教育部與山東省聯合建立部省協調推進機制,教育部明確了支持山東的9項政策①,為職教高地建設奠定了堅實基礎。山東將職教高地建設列入經濟社會發展規劃,納入改革攻堅行動,作為科教強省、創建高水平創新型省份的重要支撐,先后出臺20余個配套文件②,各項改革環環相扣、齊頭并進;設立4個省級試驗區③,逐市逐校制訂實施方案,從不同層面和領域為職業教育改革發展趟路子,形成了整省推進的良好局面。
二是深化產教融合,形成多元辦學格局。產教融合是職業教育的基本辦學路徑,是辦好職業教育的關鍵所在。作為全國首批產教融合試點省份,山東注重發揮產業基礎扎實和工業門類齊全、體系完備等優勢,建立完善產教對話機制,為職業教育發展提供了廣闊空間。出臺全國首個混合所有制辦學政策,吸引頭部企業、行業領軍企業和專精特新企業積極參與職業教育,全省建設混合所有制二級學院322個、專業993個、實訓基地1900個,524家規模以上企業入駐,有效激發了辦學活力。建設產教融合示范園區35個,組建省級行指委23個、各類職教集團191個,認定310家省級產教融合型企業④,推動工廠建到校園里、課堂搬到車間去、專業長在產業鏈上,中、高職校均合作企業分別達到14家、268家,校企合作越來越緊密,產教融合與技術技能共同體加速形成。
三是強化標準引領,人才培養與產業發展同頻共振。標準建設是提升職業教育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突破口。在教學標準建設上,山東瞄準技術變革和產業優化升級方向,將新技術、新工藝、新規范融入教師、教材、教法改革,組建200個教學創新團隊,開發469個專業教學標準,推廣項目教學、案例教學、情境教學和模塊化教學,課程教學與產業前沿同步,讓學生喜歡學、學得進、長本領。在技能大賽標準建設上,深化技能大賽改革,2020年以來,山東連續3年作為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主賽區,探索建立起體現世界技能大賽理念的新賽制,為國家層面推進大賽改革探索了路徑。在學校標準建設上,加快建設名校強校,高水平中、高職院校分別達到208所、40所,“一校一特色”差異化發展,更好服務不同產業。
四是服務人人出彩,暢通升學就業“雙渠道”。山東把產業升級對高層次技術技能人才的客觀需求與社會對暢通職校學生成才、成長發展渠道的迫切訴求有機結合,在全國率先建立“文化素質+職業技能”職教高考制度,中職校學生既可以上高職??坪捅究?,又可以上應用型大學,學生發展有了更大空間,吸引力明顯增強。2022年,全省中職招生有2.67萬人超過普通高中線,高職招生有4.14萬人達到本科線,1.29萬名普通高中在校生轉入中職學校,學生和家長開始主動選擇職業教育,越來越多的優秀學子走上技能成才、技能報國之路。全省職業院校畢業生就業率保持在95%以上,平均每年為經濟社會培養輸送70多萬名勞動力和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
五是深化對外合作,賦能企業國際化發展。在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下,山東堅持“引進來”“走出去”,支持職業院校更加廣泛深入地開展國際合作交流,更好地服務企業在海內外發展。一方面,舉辦中外合作辦學項目100多個,有計劃地學習引進國際先進、成熟適用的人才培養標準、專業課程、教材體系和數字化教育資源,推動實現本土化。另一方面,建立國際職業教育聯盟和交流合作機制,組織全省47所職業院校與11家大型企業“組團出?!?,建設海外職業技術學院和辦學點⑤,為中國企業“走出去”拓展業務提供了有力支撐。
六是著力放權賦能,激活職業院校內生動力。山東持續擴大學校辦學自主權,將研發機構設置權、人才招聘權、職稱評審權、內部薪酬分配權、科技成果轉化收益處置權,全部下放到學校。改革教師招聘制度,從會做的當中選會講的,對“業界精英”采取直接考察方式,全省1117名高層次專業技術人才進入職業學校,將最先進技術傳授給學生,全省“雙師型”教師達到60%。改革教師績效工資制度,公辦職業學校教師績效工資水平可達到所在區域事業單位績效工資基準線5倍;學校社會服務收入結余,50%以上可用于教師勞動報酬,激勵學校在市場中尋找發展空間、提高競爭力。
山東職教高地建設取得預期成效,職業教育產生系統性、格局性變化,深刻影響了整個山東教育的變革。在實踐中,山東突出目標導向,把職業教育作為推動新舊動能轉換的重要引擎,作為撬動整個教育改革的重要支點,擺在經濟社會發展全局來謀劃;突出問題導向,緊盯堵點、斷點和難點問題,事不避難、攻堅克難,科學務實設計政策制度,能前進一小步的決不原地踏步,能闊步前進的決不小步走;突出效果導向,把握職業教育類型特征和內在規律,以提升育人水平和服務能力為核心,辦有標準、有質量、有尊嚴的職業教育。
二、職業教育服務現代化強省建設的總體思路
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在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新征程上,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養質量,聚天下英才而用之,是我國加快建立人才資源競爭優勢、為現代化建設提供強有力人才支撐的戰略選擇。職業教育肩負著培養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術技能人才的艱巨任務,要進一步優化類型定位,健全多元化辦學格局,努力讓每個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機會。山東是人口大省、經濟大省,在全國發展大局中占有重要地位,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新舊動能轉換綜合試驗區、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先行區、中國(山東)自由貿易試驗區、中國—上合組織地方經貿合作示范區等國家戰略交匯疊加。當前,山東正加速向新舊動能轉換“十年塑成優勢”邁進,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渴求高技術、高技能人才的有力支撐,更加需要辦好高質量的職業教育。今后一個時期,山東職業教育將以牢牢把握服務發展、促進就業的辦學方向,完善德技并修、工學結合的育人機制,著力打造職教高地“升級版”,樹立示范標桿,努力把職業教育“大有可為”轉化為“大有作為”的山東實踐,為新時代現代化強省建設注入強勁的職教力量。
第一,進一步推動職業教育面向人人、服務人人,支持推進人才強省建設。培養造就大批德才兼備的高素質人才,是國家和民族長遠發展大計。職業教育是廣大青年打開通往成功成才大門的重要途徑,通過職業教育提高勞動者的勞動能力和知識水平,把只能從事一般的、簡單勞動的勞動力培養成為專門的、高級的、掌握更多科學知識和勞動技能的勞動力,能夠有效提升全社會人力資本和專業技能。山東是全國唯一常住人口、戶籍人口“雙過億”的省份,這是山東經濟社會發展的巨大潛力所在。下一步,山東將持續做大職業教育規模,夯實中職教育基礎地位,做強高等職業教育,穩步發展職業本科教育,鞏固職業教育在高中教育階段和高等教育階段占“半壁江山”的局面;深化職普融通,在義務教育后的不同階段統籌推進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協調發展,為學生實現多樣化選擇、多路徑成才搭建階梯;加強職業培訓,引導職業院校落實育訓并舉職責,滿足社會成員個性化、多樣化、終身化的學習與培訓需求,不斷提高新增和現有勞動力綜合素質、職業技能水平。
第二,進一步推動職業教育服務構建現代產業體系,支持推進經濟高質量發展。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強調“堅持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推進新型工業化”。發展實體經濟、構建現代產業體系,迫切需要大批高素質應用技術人才。山東是工業大省,制造業是山東經濟的根基所在、優勢所在,動能轉換、技術變革、產業升級,都離不開現代職業教育的支撐。下一步,山東將瞄準技術變革和產業升級方向,不斷優化職業教育院校布局和專業結構,推動職業院校專業、人才、技術與產業鏈、創新鏈融合;持續深化產教融合,分類施策建設產教融合型城市、行業、企業,在產業聚集區建設一批產教融合園區,面向優勢產業分領域建設產教聯合體,推動職業教育有組織、成建制、組團式賦能產業;繼續強化科教融匯,大力開展校企協同創新,服務行業企業技術改造、工藝改進、產品升級,成為科技成果轉化的“中試車間”,補齊補強科技創新鏈條,推動技術成果有效轉化為現實生產力,有力支撐科技自立自強。
第三,進一步推動職業教育促進就業創業,支持推進打造共同富裕的省域范例。山東省第十二次黨代會提出“打造共同富裕的省域范例”。職業教育是重大的民生工程,實現共同富裕要下好職業教育這個“先手棋”。山東職業院校有相當數量的學生來自農村和城市貧困家庭,他們既是實現共同富裕的重要幫扶對象,也是“做大蛋糕”的重要有生力量,職業教育在推進共同富裕中擁有巨大責任和獨特價值。下一步,山東將進一步強化技術能力培養,讓學生掌握真本領,實現更加充分、更高質量的就業,培養規模宏大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隊伍和產業工人隊伍,擴大中等收入群體來源;大力發展面向農業農村農民的職業教育,培育更多“新農人”,服務農民就地就近就業創業,助力打造鄉村振興的齊魯樣板;推進高職教育資源向縣域下沉,“把高職辦到縣域”,促進學生留在本地就業創業,成為鄉村振興生力軍。
第四,進一步推動職業教育服務綠色低碳發展和黃河流域生態保護,支持推進生態文明建設。要堅定不移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山東作為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先行區,是黃河下游生態保護主戰場。職業教育在促進經濟綠色發展、推動生態文明建設中有著巨大作用。一方面,山東職業教育將積極參與“綠色技能”開發,設置綠色低碳技術、智能環保裝備技術等專業,大力開展生態文明教育,擴大綠色低碳技術技能人才供給規模。另一方面,山東將充分發揮黃河流域產教聯盟作用,推動跨省域職業教育合作,支持沿黃流域職業院校圍繞生態保護修復、生物多樣性保護、水土保持、水資源利用等領域,聯合開發一批黃河文化特色通識課程和數字化資源,培養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急需人才,共奏新時代職業教育的“黃河大合唱”。
新時代新征程,山東將緊緊圍繞辦好人民滿意教育的部署要求,統籌推進職業教育與山東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統籌推進職業教育與高等教育、繼續教育協調發展,統籌推進職業教育與學生成長成才協調發展,加快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更好地適應人民期盼和發展需求,努力為新時代現代化強省建設提供有力支撐。
注釋:
?、?項政策主要有:1.支持山東將現有半數左右省屬本科高校轉型為應用型本科高校。2.支持山東進入“雙高計劃”的高職院校的骨干專業試辦本科層次職業教育。3.支持山東長學制培養高端技術技能人才,探索中職與高職“3+2”、中職與職業教育本科和應用型本科“3+4”、高職與職業教育本科和應用型本科“3+2”對口貫通分段培養。支持“雙高計劃”院校、職業教育本科院校與具有碩士學位授予權的應用型本科高校聯合培養職業教育本科生、專業碩士。4.為山東增加職業教育本科計劃、專業碩士和專業博士計劃,指導和支持山東應用型本科院校、職業教育本科院校和專業更多招收中、高職院校畢業生。指導山東制訂職業教育考試招生改革實施方案,健全中高職與本科銜接培養的考試招生辦法。5.支持山東根據高等教育法和高等學校設置制度規定,將符合條件的技師學院納入高等學校序列。6.支持山東遴選優質中等職業學校建設成為集中職教育、五年制高職教育、技術推廣、勞動力轉移培訓和社會生活教育為一體的職業學校。7.支持1~2所院校轉型為職業技術師范大學,分專業支持一批高水平工科院校舉辦職業技術師范教育,探索有條件的優質高職院校轉設為職業技術師范大學或開辦職業技術師范本科專業;探索從具有3年以上企業工作經歷并具有本科以上學歷的人員中招收教育碩士。8.在中國特色高水平高職學校和專業建設計劃中滾動支持山東20所左右高職院校。建設30個產教融合實訓基地。在墨子、魯班、奚仲故里棗莊市建設中國職業教育博物館和職業體驗館。9.支持國(境)外高水平應用技術型高校在山東開展合作辦學。探索國(境)外高水平企業在山東獨資辦學,鼓勵中外合資、外商獨資企業在山東舉辦職業院校。支持山東職業院校在國(境)外建設“魯班工坊”。
?、谂涮孜募饕牵?.《教育部 山東省人民政府關于整省推進 提質培優建設職業教育創新發展高地的意見》(魯政發〔2020〕3號);2.《中共山東省委 教育部 山東省人民政府關于成立部省共建國家職業教育創新發展高地領導小組的通知》(魯委〔2020〕85號);3.《山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深化產教融合推動新舊動能轉換的實施意見》(魯政辦發〔2019〕2號);4.《山東省教育廳等13部門關于印發中辦發(2021)43號文件有關任務清單深入推進國家職教高地建設的通知》(魯教職字〔2022〕7號);5.《山東省教育廳等6部門關于“一市(校)一案”編制職業教育創新發展實施方案的指導意見》(魯教職字〔2020〕4號);6.《山東省教育廳關于開展職業教育改革發展成效明顯的市縣(市、區)遴選激勵工作的通知》(魯教職函〔2021〕32號);7.《山東省教育廳關于進一步完善職業教育考試招生制度的意見》(魯教學字〔2019〕7號);8.《山東省教育廳(中共山東省委教育工委)辦公室關于印發山東省“職教高考”題庫建設方案的通知》(魯教廳辦字〔2022〕28號);9.《山東省教育廳關于印發山東省高等職業院校辦學質量年度考核方案(試行)的通知》(魯教職字〔2020〕6號);10.《山東省教育廳關于印發山東省高等職業院校專業(群)發展水平考核方案(試行)的通知》(魯教職字〔2020〕7號);11.《山東省教育廳 山東省財政廳關于實施高水平專業群建設工程推進高職院校專業化特色化發展的通知》(魯教職函〔2021〕8號);12.《山東省教育廳 山東省財政廳關于實施山東省高水平中等職業學校建設計劃的通知》(魯教職函〔2021〕33號);13.《山東省教育廳 山東省財政廳關于實施山東省中等職業教育專業特色化建設計劃的通知》(魯教職函〔2021〕36號);14.《山東省教育廳 山東省財政廳關于推進應用型本科高校建設的指導意見》(魯教高字〔2020〕2號);15.《山東省教育廳等14部門關于推進職業院?;旌纤兄妻k學的指導意見(試行)》(魯教職字〔2020〕10號);16.《山東省教育廳等11部門關于印發<山東省職業學校校企合作促進辦法>的通知》(魯教職發〔2018〕2號);17.《山東省教育廳等8部門關于做好企業接收職業院校學生實習實訓工作的通知》(魯教職函〔2022〕19號);18.《山東省教育廳等5部門關于印發<山東省百校教研產“三個一”融合工程實施方案>的通知》(魯教科函〔2021〕7號);19.《山東省教育廳等7部門關于建設共享性大型智能(仿真)實習實訓基地的指導意見》(魯教職字〔2020〕8號);20.《山東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 山東省教育廳關于進一步優化職業院校公開招聘工作有關問題的通知》(魯人社字〔2020〕80號);21.《山東省教育廳 山東省財政廳 山東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關于完善高等學??冃ЧべY內部分配辦法的指導意見》(魯教師發〔2020〕2號);22.《山東省教育廳等8部門關于職業院校全面開展職業培訓促進就業創業行動計劃的通知》(魯教職字〔2020〕5號);23.《山東省教育廳等10部門關于支持新時代職業教育對外開放的意見》(魯教外字〔2020〕2號);24.《山東省教育廳 山東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關于做好部省共建國家職業教育創新發展高地理論實踐研究工作的通知》(魯教職函〔2020〕7號)。
?、凼〖壴囼瀰^分別是:濰坊職業教育創新發展示范區、青島職業教育創新發展示范區、煙臺職業教育創新發展試驗區、德州職業教育創新發展試驗區。
?、?10家產教融合型企業,主要分10類: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新能源新材料、現代海洋、醫養健康、高端化工、現代高效農業、文化創意、精品旅游、現代金融。
?、萆綎|職業院校目前有海外職業技術學院(校區)和辦學點15個,分別是:中國—剛果(金)職業技術學院洛陽欒川鉬業集團校區、中國—剛果(金)職業技術學院北方礦業校區、中國—剛果(金)職業技術學院迪茲瓦校區、中國—剛果(金)職業技術學院華剛校區、中國—緬甸職業技術學院北方礦業校區、中國—緬甸職業技術學院達貢山校區、中國—老撾職業技術學院、中國—印尼職業技術學院OB島校區、中國—印尼職業技術學院棉蘭達瑞校區、中國—蒙古職業技術學院敖包校區、中國—蒙古職業技術學院烏蘭巴托校區、中國—剛果(布)職業技術學院、中國—多米尼加職業技術學院、中國—巴布亞新幾內亞職業技術學院、中國—幾內亞職業技術學院。
?。ū疚恼浴吨袊殬I技術教育》2022年第34期)
責編:路時川
審核:張明明
責編:張明明